温州市第一批46家融资性担保机构获得经营许可证
公布的时候:2010-05-20 点危害:1052次无锡市第一点批46家贷款性保障 设备刷出营业同意证
本月 ,我市第一批46家融资性担保机构获得经营许可证 。融资性担保业务 ,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向工商企业和自然人在银行业机构融资提供第三方保证的担保业务 。“此举结束了以往融资性担保公司缺乏监管的‘野外生存’状态 ,淘汰一批违规操作企业 ,预示着担保行业的洗牌即将拉开序幕 。”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
为中小企业服务大有空间
“一个健康有序发展的担保业 ,应该是对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它能够分担金融机构的风险 ,又能帮助中小企业发展 。”郭炳钞说 ,像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担保机构贷款担保总额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总额比例约为40% ,但目前温州的比例约为1.6% 。
有数据表明 ,截至去年底 ,列入市经贸委监测的担保机构累计担保总额214亿元 ,累计担保企业1.3万户 ,其中2010年度担保机构贷款担保总额78.5亿元 ,同比增长64.7% ,担保企业户数2559户 。而去年我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总数有5517亿元 。
“从规模上说 ,温州的担保业其实算小 ,但如此备受关注 ,还是由于部分公司打着担保的幌子做高利贷 ,用担保公司的名头容易获得民间融资的信任 。”业内人士说 ,经过此次的行业“大洗牌” ,应该能够较为有效地清理整顿 ,实现担保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
“温州有很好的民间信用基础 ,温州银行业的‘坏账’率是全国最低的 ,同样 ,温州担保业的代偿率也仅为千分之一点八 ,这种信用基础 ,能够为担保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对于担保业的下一步发展 ,郭炳钞表示有信心 ,“健康的融资担保行业 ,能够为中小企业乃至地方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
省中小企业局也鼓励 ,现有的担保公司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 ,整合担保资源 ,鼓励做优做大 。各级财政将通过风险补偿、以奖代补等形式 ,重点扶持担保业务量大、创新工作突出以及经营规范、风险控制良好的融资性担保公司 。
违规担保
曾是热钱推手
租个办公室、摆两三张桌子、雇四五个人 ,在工商注册登记一下 ,一家担保公司就开张营业了 。“很多担保公司其实根本没有自己的资金规模 ,都是在一些熟人圈中运作 ,低息吸储、高息放贷 ,没有任何担保 ,也没有任何证照证明合法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部分违规操作的担保公司事实上已成为热钱不停流来流去的幕后推手 。
郭炳钞则直接把这种违规行为称作“挂羊头卖狗肉” 。“正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 ,不得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等活动 ,更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 。”郭炳钞说 。
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及个体私营业主融资难问题 ,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但近年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比如担保公司数量多、注册资金少、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少、担保总额少 。“之前由于融资性担保公司准入无前置性审批 ,其设立只要符合《公司法》 ,就可到当地工商部门直接注册登记 ,造成行业内鱼龙混杂 ,甚至一些房产中介、街边小店也有担保资格 。”
这种放任管理的方式 ,造成担保公司“念经的太多 ,和尚却没有几个” 。很多担保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金融知识教育 ,造成了担保公司运作不规范 ,经营风险很高 。一些担保公司甚至直接向企业融资 ,变成了放高利贷公司 。
整顿洗牌
保障行业健康
为结束以往融资性担保公司缺乏监管的“野外生存”状态 ,去年3月 ,国家银监会、央行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浙江省随即出台《浙江省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整顿方案》 ,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 。
“融资性担保具有信用放大功能 ,如果监管不到位 ,会带来较大的风险 。此次省里出台的管理办法设立了严格的准入和监管门槛 ,一方面淘汰违规操作的小鱼小虾 ,清理行业 ,另一方面构筑道道‘防火墙’ ,保障行业的健康安全运作 。”
市经贸委介绍 ,该《方案》的关键是设立两条“硬杠子”:第一、注册资本最低不少于2000万元人民币 ,且必须是货币资本;第二、不低于净资产60%的货币资金用于存出保证金、银行存款 ,以及投资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 。
此举被业界称为全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大洗牌” ,而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中的温州 ,也从去年底开始紧锣密鼓地实施担保行业整顿 。
“目前 ,全市经过工商注册的担保公司约160多家 ,但用两条‘硬杠子’一框 ,大部分不符合要求 ,有些公司并没有正常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 ,无法出示健全的财务报表;有些规模过小 ,目前经B体育手机版审核 ,拿到经营许可证的担保公司共46家 。”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说 ,自3月31日起 ,只有取得经营许可证的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 ,才能与银行合作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 。而且 ,今后融资性担保公司必须取得经营许可证后才能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工商登记 。凡是因未达标而拿不到经营许可证的 ,将不能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 。
但已拿到“牌照”的担保公司并非“一劳永逸” 。市经贸委对其监管实行月报制度 ,一旦经营中存在不规范操作 ,并经查实 ,同样可能失去“牌照” 。